成都西囡妇科医院 探索生命奥妙 成就美满家庭
028-65118868

阿司匹林:施展女性生殖健康中的“神奇魔法”

更新时间:2025-01-21 10:01:07

  在女性生殖健康领域,阿司匹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常见的药物,不仅能缓解疼痛,还在多种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中崭露头角,为众多女性带来了新的希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阿司匹林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应用的神秘面纱。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它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酶,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这样就能起到抗炎、镇痛还有抗血栓的作用。

  不过,现在好多研究发现,它的本事可不止这些,还可能和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也有关系。

  在女性生殖领域中,阿司匹林能用来治不少病,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些生殖系统的问题,而且在辅助生殖技术里也会用到它。

1.阿司匹林如何在女性生殖系统发挥作用

  阿司匹林主要成分是2 - 乙酰氧基苯甲酸。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前列腺素产生,还能让子宫动脉灌注增加,因为它可以让脂肪酸环氧化酶失活,这样就抑制了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的合成。

  而且它对血小板环氧化酶特别敏感,又不会影响血管壁前列环素的合成,所以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减少微血栓形成,让宫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变好,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长。

  它还能和雌激素药物一起,让子宫内膜容受性变好,这样就能帮助咱们的生殖功能恢复,给胚胎着床提供一个好的内膜环境。

2.它在辅助生殖方面的具体应用

1.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好多时候是因为盆腔手术或者多次宫腔操作,像清宫术、内膜息肉切除术导致的,而且宫腔粘连的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

  重度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基底层被破坏得很厉害,内膜和内膜腺体再生能力变差,子宫内膜容受性也不好,好多患者还引发继发性不孕。

  治疗一般是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可这宫腔分粘术后宫腔粘连的复发率仍然很高。

  有研究发现,微血管重建能帮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修复子宫内膜。还有研究认为,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术后,用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的效果比单用戊酸雌二醇要好得多。

  能让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变好,增加子宫血流量,让A型内膜比例增加,利于内膜修复,提高妊娠成功率

  也有研究发现低剂量阿司匹林能改善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量,提高临床妊娠率,还能让子宫内膜厚度增加,降低宫腔粘连评分,让月经情况变好。

  不过,也有国内研究说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吃阿司匹林没提高妊娠率,可能是剂量或者样本量的问题,而且它能不能改善术后产科并发症也还不清楚。

2.复发性流产

  复发性流产是和同一性伴侣连续2次及以上在妊娠28周前流产,病因非常复杂,遗传、环境、免疫、感染、内分泌异常等都可能有关系。

  要是因为血栓前状态或者免疫因素像抗磷脂综合征引起的,一般会使用阿司匹林或者低分子肝素,或者联合使用,特别是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联合肝素和阿司匹林能增加活产率。

  有研究说阿司匹林能调节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比例,给胎盘提供更多血液,增加胚胎成功植入的概率。

  不过也有报道说,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女性患者,阿司匹林好像没太大用处。在妊娠期,阿司匹林能预防胎盘血管血栓形成,促进好的妊娠结局。

  还有研究用50mg/d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反复生化妊娠的患者,2个月后子宫内膜动脉和子宫动脉的血流速度都变强了,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子宫内膜和子宫血液灌注是有帮助的。

3.薄型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厚度能反映它的容受性。现在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定义还没完全统一,目前一般认为HCG日经阴道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7mm是薄型子宫内膜。

  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用在供卵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身上,虽然不能直接增加内膜厚度,但能通过改善内膜形态、血流灌注和容受性等提高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还有报道说整合素β3表达下降可能是薄型子宫内膜血管生成障碍的原因,而阿司匹林能增强整合素β3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

  有实验把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分组,发现地屈孕酮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能调控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恢复。

4.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PCOS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发病原因还没完全搞清楚。主要表现是月经紊乱,像闭经、经期延长,卵巢多囊样改变,还可能多毛、长痤疮,或者伴有胰岛素抵抗、肥胖等,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青春期女孩得这病的也越来越多。

  有研究纳入108例PCOS患者,发现相比单独用来曲唑,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雌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

  而且在PCOS患者的促排卵周期里加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能降低流产风险,还不会增加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

  低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PCOS时,血流灌注指数和阻力指数的值更低,说明卵泡周围动脉血流血供丰富,更有利于卵泡成熟,提高妊娠率。

5.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子宫内膜组织跑到子宫体腔以外的地方,全身好多地方都可能被侵犯,不过绝大多数在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主要症状是下腹痛、痛经或者不孕等,腹腔镜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这个疾病是激素依赖性的,抑制卵巢功能能暂时阻止它发展。

  有研究说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孕酮耐药,会让胚胎植入窗口期的容受度降低。而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通过增加健康小鼠子宫内膜一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还有研究发现,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能上调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让炎症因子比例下降,这样就能下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孕酮的抵抗,增加某些有益细胞因子在植入窗口期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中的表达,这为治疗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不孕症提供了新的可能。

6.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因为卵巢过度刺激释放血管活性产物引起的,大多数是自限性疾病,轻的比较多,不过也有3-8%是中重度甚至危及生命。

  用了促排卵药物后,多个卵泡同时发育,雌激素大量分泌,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就会引起胸腔积液、腹水等,还会让血液黏稠,血栓风险增加,这可是辅助生殖技术里最严重的并发症,年轻且低体重指数的患者,特别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更容易发生。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激活,从这个角度看,可能对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有效。有研究对比了接受和未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高风险患者,发现接受治疗的患者得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明显减少。

  不过也有研究认为阿司匹林对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没明显效果。所以,阿司匹林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预防作用现在还没有定论,还得进一步研究。

  虽然阿司匹林在女性生殖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在使用时仍需谨慎。毕竟,药物都有两面性,阿司匹林也不例外。

  在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还需要更多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其效果。在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药物治疗生殖系统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总之,阿司匹林在女性生殖调节方面有不少作用,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但在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阿司匹林为女性生殖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让我们期待未来的研究能进一步揭示它的奥秘,为更多女性的生育梦想助力。

本文撰写医生

李亚 博士 副主任医师
李亚 博士 副主任医师

  中国非公立生殖医学学会委员

  四川省妇女疾病与不孕防控分会委员

  四川省性学会性腺轴与生殖专委员会委员

诊疗方向:

  擅长高龄患者,反复失败患者处理,复发性流产,薄型子宫内膜的辅助生殖治疗,尤其对高龄患者及反复失败患者的辅助生殖治疗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进行了深入临床研究。

诊疗经验:

  从事辅助生殖临床工作十余年,一直致力于辅助生殖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辅助生殖临床与基础研究专业,在读期间,荣获中华教育部国家奖学金,四川大学一等奖学金,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2014年至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从事妇产科,生殖内分泌及辅助生殖的临床、教学及科研相关工作。2018年至今在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从事生殖内分泌及辅助生殖等相关工作。2022年获生殖遗传与产前诊断培训结业证书。

  共计发表论文2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共计10余篇。以项目负责人及第一主研身份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四川省科技厅课题,成都市卫健委课题,成都市科技局课题多项。多次受邀在欧洲生殖年会,美国生殖年会,中华妇产科年会,中华生殖医学年会及四川省生殖年会进行大会发言及壁报展示。

参考文献

[1]Zhang Y, Song Y, Xia X, et al.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IVF/ICSI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d positive of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Effects of low-dose aspirin plus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adjuvant treatment. J Reprod Immunol. 2022. 153: 103674.

[2]Mourad A, Antaki R, Jamal W, Albaini O. Aspirin for Endometrial Prepar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VF: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Obstet Gynaecol Can. 2021. 43(8): 984-992.e2.

[3]Wang L, Huang X, Li X, et al. Efficacy evaluation of low-dose aspirin in IVF/ICSI patients evidence from 13 RC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edicine (Baltimore). 2017. 96(37): e7720.

文章转载自: 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毕昇院区[官网]